沒什麼具體的目標,或者說有太多的目標;沒幾件事做得好,卻什麼事都想做好。一團混亂之下,即使多麼不適切的比喻都像是浮木一樣,讓人想要抓住它,成為它。讀了書,看了電影,聽了音樂,交談,那些快樂與悲傷,那些純粹而漂亮的思想,那些堅定的眼神,從來,從來都不適用於自己身上。那些故事,有著漂亮的起承轉合,美好的有如pV=nRT,簡單卻又完整。懶散如我,從來只會一股腦的想套用在自己身上,卻不知半吊子的理解只會帶來短暫的暢快,而無法持續。
想起國小課文裡的模仿貓,當時讀到就感到十分的不愉快,這不正明白的諷刺我嘛。學著人家用功唸書,學著人家玩電腦,學著人家說話,學著人家自以為是。讀了點什麼就以為自己充滿力量,足夠面對自己了,卻總是跌得更深,更加的迷失。
知道太多半吊子的東西,還真沒半點好處。一次又一次的挑戰、解構自我的價值觀,卻從來無法完整的建構起來。生活周遭的人為了明確的事物煩惱,我卻連個像樣的煩惱都說不出來。那些表面上的失敗顯而易見,但真正的失敗卻非常非常的深層。焦慮來自那些我不知該從何說起的東西,只能說,我徹底的迷失了。
語言與心理現實之間巨大的鴻溝,我跌進去了。再多的閱讀,再多的交談也沒辦法獲得他人散發的美好氣息,我只能歪著頭納悶,然後慢慢地一個字也聽不懂了。真正的我被冰凍在派對的小角落,嘗試做點什麼,嘗試假裝什麼都沒做。
也許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心理治療,結束之時,依然找不到病因。精神醫師胡謅幾句診斷,他的學生們一個勁地拍手叫好。